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幼儿教育网

幼儿教育网 门户 专业发展 研究与探索 查看内容

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应答

2015-4-21 15:16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2777| 评论: 0|原作者: 张明红

摘要: 教师对幼儿的积极应答可以深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,激发幼儿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尝试合理组织与架构语言的积极性,培养幼儿大胆、完整、连贯、有序、恰当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。教师的积极应答本身还可以为幼儿的语言学习 ...

       

    自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在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提出“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、敢说、喜欢说、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”之后,教师开始在教育活动中普遍重视对幼儿的积极应答。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在语言领域中也提出“应为幼儿创设自由、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,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、同伴交流,让幼儿想说、敢说、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”,重申了“积极应答”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。

  应答是提问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作出快速反应、语言处理与评价的一种表现。一个完整的提问行为必须由提出问题、回答问题、积极应答三部分组成。有学者(Thomas S.C.Farrell2005)把由这三部分组成的问答对话形式称为IRE模式,IInitation)即教师提出问题,RResponse)即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,EEvaluation)即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回应和评价。但应答并不只是对幼儿回答问题的简单评价,还有信息的确认、问题的重申、答案的告知等知识经验方面的丰富与拓展,以及对幼儿学习态度的肯定、学习习惯的培养、学习能力的提升等。如果教师的应答行为再以提问的形式出现,那就相当于新一轮的师幼问答又开始了。

  教师对幼儿的积极应答可以深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,激发幼儿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尝试合理组织与架构语言的积极性,培养幼儿大胆、完整、连贯、有序、恰当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。教师的积极应答本身还可以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模仿的范例,而消极的应答则会降低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、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等,不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。那么,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才能做到积极应答呢?

一、提出恰当、开放、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话题,激发幼儿表达和讨论的兴趣

        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或讨论话题非常重要,如果问题的答案比较封闭、单一,或过于浅显,或过于深奥,都将直接影响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质量,也会间接影响教师的应答。

    例如,在开展中班科学教育活动“苹果的种子”时,教师在导入环节组织了一个“魔箱”游戏,她把苹果放在“魔箱”里,让幼儿把手伸进去摸,问幼儿:“你摸到了什么?”幼儿回答是“苹果”。教师又问:“你是怎么摸出来的?”幼儿回答:“我一摸就摸出来了。”教师接着应答:“哦,你真厉害,一摸就摸出来是苹果。”在这里,教师的应答显然是消极的。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,幼儿没有完全明白教师提问的意思。如果教师能清楚地提问或对幼儿提出回答问题的要求,如“你们不仅要把摸到了什么物品告诉大家,还要把你们是根据这个物品的什么特征作出判断的理由讲给大家听”,那么幼儿就能清楚、规范地作出回答。可见,教师提问是否恰当,对回答问题的要求是否明确,对于幼儿能否完整、清楚地表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又如,在大班社会教育活动“节水小卫士”中,当教师提出“水的用途”这一开放性问题时,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,答案五花八门,教师的应答是:“生活中,我们确实离不开水,水的用处真大呀。”接着,教师又提问:“如果缺少水会怎么样?”“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?”这些问题开放性强,答案多种多样,给幼儿提供了极大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。教师最后小结:“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,许多地方水资源匮乏,而人们的生活、工农业生产等都离不开水,所以节约用水人人有责,要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。”这一应答虽然概括、抽象程度较高,但是由于之前教师联系幼儿实际生活组织了讨论,展示了直观的教具,所以幼儿也能够理解和掌握。

二、提前做好应答的假设准备,以便应答自如

       在教育活动中,幼儿并不是对所有的提问都能流畅、准确地回答的,当幼儿答非所问时,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慌乱、紧张,不知如何启发与引导,非常被动。如果教师能够事先有所准备,了解幼儿的兴趣点、知识点等,假设并罗列幼儿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答案,预先设想相应的困难和引导方向,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提取应答信息。

       例如,在有关绕口令《上楼下楼》的大班语言教育活动中,教师示范朗读后问幼儿:“这么长的绕口令,小朋友怎样才能快速地学会呢?”幼儿有的说让爸爸妈妈教,有的说每天跟着录音机学,也有的说可以看着字读,教师马上回应说:“这些方法都很好,可是不识字的小朋友怎么办呢?”幼儿马上讨论得出答案,说:“我们不认识字,但可以把绕口令画下来照着读。”教师再次回应:“学习的方法有许许多多,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,才能学好。老师已经把这首绕口令画下来了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,把它读下来。”

       又如,在中班健康教育活动“消气商店”中,针对鹅小姐因身体肥胖买不到合适的衣服而非常生气的情节,教师提问:“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鹅小姐消气呢?”教师事先设想了幼儿可能出现的答案,如去裁缝店量身定做衣服,通过网络购买大码服装,节食减肥,运动减肥,医疗减肥,等等。因此,在活动中,面对幼儿的种种回答,教师自然就能自如地应答了。比如,幼儿说:“可以让鹅小姐到电脑上买衣服。”教师马上回应:“对啊,现在网络购物非常便捷,品种非常丰富,人们可以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,相信鹅小姐也一定能选到合适的衣服。”“少吃大鱼大肉,多吃蔬菜水果,少喝饮料,这些节食的方法都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。”有经验的教师由于事先假设了应答信息,所以能应答得更灵活、更有针对性。


12下一页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
  • 请详询龙老师
关闭